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台灣,社會上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人們對生活品質之要求已不再滿足於現狀
病患之人權更是如此,除了要活得更好,更要活得有功能。
有鑒於此,花蓮慈濟醫院於2003年08月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
並在2004年07月成立神經功能科擴展業務,期盼能以跨科部任務編組之方式
整合神經內、外科、麻醉、復健、影像、核醫、精神等各科之資源
提供「一次購足」(one stop shopping)之概念,服務病患免除奔波之苦。
2003年8月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以來
詳細的為1000餘位巴金森病友完成了評估、診斷及輔導,並持續追蹤與治療。
成功的完成230人之深部腦刺激術。
期間有國內外醫學中心38所之82人次醫護人員到院參訪
亦協助國內外八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之深部腦刺激術。
敝中心14年內之臨床試驗有36件,研究計畫98件,研究論文291件
其中253件為SCI,與巴金森病相關之論文共有61件。
展望未來,服務面之加強與延伸,緊密之院際與國際間之合作
踏實的臨床研究,仍將成為我們不斷學習的課題。
最近常遇到巴金森病友問到這個問題:聚焦超音波可以治療巴金森病嗎?
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使用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一併納入健保給付,並自108年8月1日起實施,估計每年有近300名病患受惠。
只要藥效一退,肌肉、關節就像被施了冰凍咒語一樣,周邊事物正常轉動,唯獨自己的身體像被按下「慢動作」,光是起身就得花上10幾分鐘,而這樣的生活,正是目前36歲小O(化名)在12年前的日常。他,是名年輕型的巴金森病患者,大好的青春正要展開卻深受疾病所苦。
全台灣約有逾20萬人罹患癲癇,其中約五分之一屬於藥物控制不佳的頑固型癲癇。這些患者除了藥物控制及少數病患接受神經外科腦部顳葉內側切除術,經由神經外科醫師施行的神經調控治療、包含迷走神經刺激術及深層腦部刺激術,是治療頑固型癲癇病人最新而有效的療法。
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
目前進行中的共有6件,研究期間最長至2018年07月
本中心在持續進行院內科際間、院際間及國際間之合作,整合資源,以中、長程之計畫為目標。
2005~2016之DBS相關論文
1.長期視丘下核深部腦刺激術對認知功能及軀體症狀在巴金森病患之影響 2.多巴胺對口腔顏面、四肢和軀幹控制調控的作用 3.年輕運動選手髕股關節疼痛的動作控制與物理治療介入之探討 4.腦深層刺激術於頑固型強迫症治療之臨床試驗研究-長期療效
1.顆粒白血球刺激生長因子(G-CSF)對早期巴金森病神經保護作用 2.巴金森病登錄 3.以神經電生理研究於接受視丘下核深部腦刺激術之巴金森病人來探討視丘下核在大腦扮演的角色 4.深部腦刺激之神經調節對認知功能改善與膽鹼系統增強 5.以氟-18-FDOPA正子造影探討巴金森氏病患者接受視丘下核腦刺激術後之療效
專長 ‧功能性腦立體定位手術 ‧巴金森病暨動作障礙疾病治療‧疼痛治療
專長‧大腦刺激器及幹細胞及腦組織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癲癇、肌張力不全、舞蹈症及腦中風
專長 ‧一般神經科診療 ‧腦中風病人照護 ‧腦部腫瘤 ‧神經電氣生理學檢查 ‧穿顱磁刺激 ‧運動控制 ‧運動障礙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磁腦波
專長 .頭部外傷 .脊椎外傷 .腦血管疾病 .退化性脊椎疾病 .神經急重症照護 .深部腦刺激手術 .脊椎電刺激止痛手術
專長 ‧ 頸部酸痛與下背痛 ‧ 脊椎微創手術 ‧ 手腳痠麻無力 ‧ 巴金森病 ‧ 意識障礙疾病 ‧ Neckandlowbackpain,spinesurgery ‧ Headache ‧ Parkinson‘s disease ‧ Consciousness disease
近兩百位巴金森病友、家屬齊聚花蓮慈濟醫院,參加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十周年紀念活動,共同慶祝411世界巴金森日。理事長林聖皇表示,為了慶祝協會十周年,這次除了舉辦第四屆巴金森紀念音樂會之外,還舉辦了台灣首屆巴金森病友研討會,完全由病友與家屬來投稿報名、評選,分享他們如何與巴金森共處的點點滴滴。
「尖端工程與臨床醫學的對話」論壇
全國「神經調控」論壇
「全身麻醉下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工作坊
2017.11.04(六)~11.05(日)秋季旅遊暨第四屆第四次會員大會,開放報名囉!
2017 © Tzuchi Parkins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